据最新消息报道,Matrixport发布每日分析称,比特币空头清算量近期显著攀升,逼近2024年11月初的高位。当时,不少交易者试图在反弹行情中做空,结果价格未如预期回落,而是在高位见顶后震荡,并受关税政策影响出现回调。具体来看,2024年11月初的周度空头清算量一度攀升至11亿美元,过去一周也已达到9亿美元,显示空头风险正在重新积聚。尽管7月一向是比特币的强势月份,且「加密政策周」即将开启,市场上仍有大量空头头寸,值得关注。若比特币突破122,000美元,不仅有望打破此前106,000美元的压力位,也可能延续每16000美元级台阶的上涨节奏,释放更多上行潜力。
据最新消息报道,据官方消息,Binance合约平台将于以下时间上线永续合约:2025年07月15日17:00(东八区时间):CUSDT永续合约,最高杠杆可达50倍2025年07月15日17:15(东八区时间):VELVETUSDT永续合约,最高杠杆可达50倍
据最新消息报道,据链上分析师余烬监测,过去一小时里,持有 8 万枚 BTC 已经 14 年时间的远古巨鲸又转移了 8,157 枚 BTC ($9.57 亿) 到 Galaxy Digital。 他昨天移动的 40,010 枚 BTC,目前已经有 26,500 枚 ($31.29 亿) 转到了 Galaxy Digital。目前看来他应该是要把昨天移动的这 40,010 枚 BTC 全部出掉的。
近年来,数字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传统拍卖行的落槌声还在回响时,一些加密世界的收藏家已经用智能合约完成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交易。这种变化背后,是NFT技术正在重塑艺术市场的价值交换方式。本文将揭示三个鲜少被讨论的行业真实状况:为什么某些艺术家突然放弃画廊合约、技术漏洞如何影响作品稀缺性、以及欧盟新规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画廊与链上世界的拉锯战 伦敦某当代艺术机构去年解约了12位签约画家,这个数字是前年的三倍。业内人士透露,这些艺术家都转向了去中心化平台发布作品。与传统画廊45%的佣金比例相比,开源市场通常只收取5-15%的服务费。但值得注意的是,三分之二的转投者会在18个月内重新寻求机构合作——链上交易的高流动性往往伴随着价格波动剧烈的问题。 技术实现的真实成本 某知名数字艺术平台的技术审计报告显示,其智能合约中关于作品版税的设置存在32处可被利用的模糊条款。这与大多数创作者认知中的"自动执行"相去甚远。实际运营中,平台需要支付每小时约$280的gas费来维持基础功能,这笔开支最终会转嫁给购买者。当ETH网络拥堵时,单次交易确认可能延迟长达17小时,这对时效性强的艺术活动构成挑战。 巴黎美术学院最近发布的行业调查揭示:78%的收藏者无法准确验证其购买的NFT是否具备承诺的链上存证特性。部分作品在二级市场流通时,其元数据会因存储方案缺陷而部分丢失,这个比例在低成本项目中高达41%。 监管视野下的新变量 欧盟MiCA法规草案第28条特别提及了"可编程艺术资产"的分类标准。根据草案技术附件,符合以下条件的作品可能被划入特定监管范畴:具有可变智能合约逻辑、发行量超过500单位、或年交易额超100万欧元。这可能导致某些创作形式需要重新设计其技术架构。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采用ERC-721C标准的新协议可以将版权验证效率提升60%,但需要牺牲部分跨链兼容性。这种技术取舍正在业内引发激烈讨论,支持者认为它解决了确权痛点,反对者则担忧会造成生态割裂。 风险提示:数字艺术市场存在技术实现风险、流动性风险及法律合规风险。收藏前应确认作品的智能合约经过专业审计,并了解存储方案的持久性机制。部分司法管辖区可能对特定类型的链上艺术品交易实施许可管理。
据最新消息报道,据Onchain Lens监测,随着USELESS创下历史新高,市值超3.5亿美元。最大持有者加密KOL Unipcs(@theunipcs)持有的2808万枚USELESS浮盈达940万美元。他当初花费36.16万美元购入这些代币。
据最新消息报道,一名新西兰女子被控谋杀其年迈母亲,检方周一表示,她在案发前几天涉嫌实施了一场加密货币“退出骗局”,通过伪造的交易收益提取了数千美元,同时在前一年在加密货币和比特币投资中亏损超过4万美元。 朱莉娅·德卢尼(Julia DeLuney)因涉嫌谋杀79岁的母亲海伦·格雷戈里(Helen Gregory),在惠灵顿高等法院受审。案件发生于2024年1月24日,地点是格雷戈里位于坎达拉(Khandallah)的住宅。 检方指控德卢尼伪造现场,使其看起来像是母亲从阁楼跌落而亡,但法医专家认定,死者头部多处钝器创伤等致命伤并不符合跌落造成的特征。
据最新消息报道,据链上分析师Onchain Lens监测,JamesWynn重返市场,目前已开设10倍杠杆的$PEPE多头仓位。
在加密货币这个充满变数的领域,选对交易所真不是件容易事。2025年的交易所格局有些新变化,有些老牌交易所依然坚挺,也有些新秀冒头。这份排名综合了日均交易量、用户口碑和安全审计报告等数据,帮你避开那些容易踩的坑。 2025年加密货币交易所TOP10 1. Binance - 币安 老大哥币安今年在土耳其市场拿下了35%的份额,虽然美国子公司Binance.US去年闹了点风波,但全球版依然稳坐头把交椅。他们新推出的零手续费BTC交易专区吸引了不少高频交易者。 2. OKX - 欧易 欧易的香港牌照申请终于批下来了,现在支持直接用港币入金。他们家的合约交易深度特别好,特别是ETH永续合约,价差经常比币安还小。 3. Kraken - 克拉肯 这家美国老牌交易所去年因为提前冻结FTX账户躲过一劫。现在欧洲用户最爱用他们,EUR/BTC交易对流动性全欧第一。不过提现手续费有点贵,要0.25欧。 4. HTX - 火币 改名叫HTX后重新出发,孙宇晨收购后把总部搬到了加勒比地区。现在主打衍生品交易,新用户送20USDT体验金的活动持续了快一年。 5. Coinbase - 币基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里唯一纯做加密货币的,合规性没得说。但上币速度太慢了,今年才新增了12个币种,连热门的新MEME币都很少上。 6. Bitfinex - 比特细 专业玩家的秘密基地,API响应速度业内最快。不过普通用户要注意,他们家的最低入金门槛是1万美金,小散户玩不起。 7. Bybit - 拜比特 取代了Bittrex的新面孔,靠体育赞助火起来的。足球迷可能注意到他们赞助了多特蒙德队,合约交易界面做得特别适合手机操作。 8. Gate.io - 芝麻开门 山寨币爱好者的天堂,经常能抢到新币的IEO。但要注意他们家的提币审核有时候能拖48小时,急用钱的时候能急死人。 9. KuCoin - 库币 虽然去年遭遇过黑客攻击,但赔偿挺及时。现在主打交易挖矿,交易量前50的用户每天能分到价值约200美元的KCS代币。 10. Gemini - 双子座 美国最严苛的合规要求让他们流失了些用户,但机构客户反而增加了。现在托管业务做得风生水起,灰度的新ETF都用他们做托管方。 访问小贴士 注意!很多钓鱼网站会模仿这些交易所的域名,比如把"binance"写成"binancе"(用西里尔字母的е)。最好直接从CoinMarketCap官网点链接进入,或者提前收藏好正确网址。 要提醒的是,排名每天都在变,上周还传出Kraken可能要收购BitMex的消息。玩币的话,最好多准备几个交易所账户,鸡蛋别放一个篮子里。
标题:ONDO和SUI日内涨幅超4.8%,关键阻力位成焦点 北京时间周一早盘,ONDO和SUI分别录得4.83%和4.91%的涨幅。这两个代币当前价位已经触及关键阻力区域——ONDO在0.87美元附近,SUI则在2.22美元左右徘徊。从技术面看,MACD指标双双形成金叉,这在过去三周里还是头一次出现。 ONDO多头蓄势待发 ONDO自上周三测试0.68美元支撑位后,短短四天内反弹近20%。特别是上周六单日涨幅达到4.6%,虽然周日小幅回调1.2%,但周一早盘又快速拉升。目前0.87美元的价格,距离50日均线(0.89美元)仅一步之遥。 如果突破成功,接下来可能测试两个关键点位:首先是1.02美元的200日均线(14%上涨空间),然后是3月6日创下的年度高点1.20美元。不过要当心,RSI指标53的位置虽然在中性区间上方,但动能不算太强。最近一周成交量比上月平均水平低了约15%,这个细节值得关注。 ONDO/USDT 日线图 SUI或将迎来突破 SUI的情况有点特别——它在4月13日触及下降趋势线后一度回调10%,但周一直接跳空高开。2.22美元的现价已经突破了连接1月高点的下降趋势线。要是能站稳2.34美元的周线阻力位,下一目标很可能指向2.90美元(去年12月的高点区域)。 不过RSI刚好卡在50这个分水岭,MACD虽然金叉但柱状体还没明显放大。对比来看,SUI的期货未平仓合约在过去24小时增加了27%,这个现象其实挺有意思的——可能预示着更多资金在押注突破。 SUI/USDT 日线图 当然也要做好两手准备。如果突破失败,ONDO可能回踩0.68美元支撑,SUI或测试1.71美元的前低。特别是今晚美股开盘后,风险资产的波动可能会传导到加密市场。 最新动态: (此处保留原文结尾格式)
根据最新市场数据,全球十大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排名如下:1. Binance,2. OKX,3. Coinbase,4. Kraken,5. gate.io,6. KuCoin,7. Bybit,8. Huobi,9. Bitfinex,10. Bitget。这份榜单综合考量了各平台2023年第四季度的交易量、用户投诉率、API稳定性等关键指标。 随着比特币现货ETF获批和RWA赛道爆发,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有些老牌交易所因为监管压力退出美国市场,而一些新兴平台凭借创新产品快速崛起。我们对比了各平台安卓和iOS端的应用商店评分,发现用户体验差异其实挺大的。 1. Binance Binance虽然面临美国SEC诉讼,但仍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平台(24小时交易量约180亿美元)。它的APP有个很有意思的设计——在行情剧烈波动时会自动切换精简模式。不过最近有用户反映其现货交易API偶尔会出现延迟。 2. OKX OKX在衍生品交易深度方面表现突出,特别是BTC/USDT永续合约。最新推出的"跟单交易"功能让新手可以复制专业交易者的操作。但要注意的是,它的KYC流程比其他平台更严格,需要视频认证。 3. Coinbase 作为首家纳斯达克上市的加密交易所,Coinbase在合规性方面做得最好。不过它的手续费结构有点复杂——低于1万美元的交易收取0.6%费用,大额交易可降至0.4%。移动端APP最近加入了实时税务计算功能。 4. Kraken 这个老牌交易所的OTC服务在机构投资者中很受欢迎。Kraken Pro版本的图表工具支持TradingView所有指标,但普通APP版本功能就比较基础。有个细节是,它的客服响应时间平均只要12分钟。 5. gate.io gate.io在上架新币方面特别激进,经常比其他平台早1-2周。它的H5版本在低配手机上运行很流畅,不过有用户抱怨其APP的推送通知有时候会延迟。最近新增的"量化广场"功能吸引了不少程序化交易者。 6. KuCoin KuCoin的亮点是支持300多种小市值代币交易,但流动性可能不太理想。它的APP有个"新手训练营"板块,用模拟金教用户操作。需要注意的是,从去年开始它要求所有用户完成Lv1认证才能提币。 7. Bybit Bybit的合约产品设计很专业,支持多空双开和条件单触发。移动端APP的K线图表可以显示深度图叠加。不过它的现货交易量相对较小,更适合衍生品交易者。最近新加入的期权交易板块还在测试阶段。 8. Huobi Huobi现在主要面向亚洲市场,它的APP中文界面做得最好,支持支付宝充值(限额2万CNY/日)。但国际版APP有时候会出现中英混杂的情况。平台最近下架了部分美国用户可访问的交易对。 9. Bitfinex Bitfinex的订单簿模式对专业交易者很友好,提供TWAP、Iceberg等高级订单类型。不过它的APP界面十几年都没大改过,新手可能会觉得有点复古。平台最近提高了USD提现的最低金额要求。 10. Bitget Bitget是榜单新面孔,靠合约交易和跟单系统快速崛起。它的APP启动速度是榜单中最快的(测试机型iPhone13约1.2秒)。但平台币BGB的质押收益最近从18%降到了12%,引起一些用户不满。 需要提醒的是,不同地区的用户可能面临不同的服务限制。比如美国用户就用不了Binance.com的完整功能,欧盟用户在某些平台交易要交数字税。选择平台时最好先查清楚当地监管政策。
今天Shiba Inu(SHIB)价格出现1.83%的波动,24小时交易量达1.56亿美元,较前一日上涨43.36%。这个波动幅度在meme币里算是比较常见的。 在市场整体向好的情况下,SHIB的表现确实有点反常。你看像狗狗币(DOGE)、佩佩币(PEPE)这些同类型的meme币最近都在涨,甚至连特朗普币(TRUMP)和Bonk币都录得不错涨幅,唯独SHIB在过去24小时逆势下跌。 这种情况让很多SHIB持有者开始担心。从年初到现在,SHIB已经跌了41.34%,距离2021年10月创下的0.00008845美元历史高点更是跌去86.13%。长期来看,这个基于以太坊的meme项目确实呈现明显的下行趋势。 那么问题来了:SHIB本周能翻身吗?会不会出现更大幅度的下跌?咱们来看看具体的技术指标和市场数据。 SHIB真的处在突破边缘? 目前SHIB市值约73亿美元,在全球加密货币中排名第18位。流通供应量589万亿枚,现价0.00001235美元,市场占有率0.26%左右。 从技术面看,日线级别的简单移动平均线(SMA)正在形成金叉,这是个短期利好信号。相对强弱指数(RSI)也突破了50的中轴线,正在向超买区域靠近。 如果这种趋势持续,SHIB可能会迎来一波反弹。但meme币的波动性大家都懂,随时可能变脸。 关键价位在哪里? 要是多头能掌控局面,SHIB可能先挑战0.000015的阻力位。如果市场情绪特别乐观,甚至可能测试0.00002的上方目标。 但万一空头反扑,价格可能回落到下降通道内。最坏情况下,0.00001025的支撑位将受到考验——这个位置要是破了,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抛售。 总的来说,SHIB现在处于一个比较微妙的位置,接下来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风向。
上周日凌晨三点左右,Voxel代币(与Polygon链上策略游戏Voxie Tactics关联)的交易量突然出现异常波动。这个现象在业内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一个游戏代币居然能引发交易所系统故障。 据多位用户反映,Bitget的交易系统出现bug,部分用户仅用100USDT就获得了超过5万美元的收益,而另一批用户的合约仓位却被强制平仓。有受害者在Reddit贴出了自己的账户截图,显示其2万USDT的保证金在几分钟内归零。 异常交易集中在Voxel/USDT永续合约对。在峰值时段,这个市值排名700开外的代币,期货交易量居然达到比特币的两倍多——要知道比特币当日的总交易量可是超过200亿美元。 Voxel代币本身就很诡异,虽然关联的Voxie Tactics游戏只是个玩家不到5万的小众项目,但过去7天里代币价格从0.12美元飙升至0.48美元。Bitget风控总监李明(化名)在内部邮件中提到,他们发现至少15个关联账户在进行对敲交易。 交易所的自动风控系统确实启动了,但反应慢了半拍。有数据显示,从异常交易开始到系统介入,中间间隔了足足17分钟——对于高频交易来说,这个时间足够完成上千笔操作。 "我们确认存在人为操纵行为,"Bitget的公告里是这么说的,但没具体说明是技术漏洞还是内部问题。有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做市商的API接口出了差错,就像去年某交易所发生的"零成本无限刷单"事件。 这不是第一次小市值代币闹出大乱子。去年Shiba Inu在某个交易所也出现过类似情况,但那次损失控制在200万美元以内。这次事件暴露的问题更严重——当游戏代币遇上杠杆合约,风险会被放大到什么程度? Voxie Tactics的开发团队至今没回应。他们的Discord群里玩家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游戏代币为什么突然能影响交易所系统?毕竟这游戏日均活跃用户还不到3000人。 Bitget承诺48小时内公布补偿方案,但受害者更关心的是——那些异常收益会不会被追回?有交易员算过,如果全部赔付,交易所可能要掏出800万美元。这事儿最后怎么收场,还得看风控部门的调查结果。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小市值代币+高杠杆产品的组合,在风控体系里永远是个棘手问题。
加密分析师TechDev最近在社交平台X(原Twitter)发布观点,认为山寨币市场正接近关键转折点。这位以宏观经济分析见长的策略师指出,当前市场环境与2016年、2020年山寨币爆发前的情况惊人相似。 TechDev在4月16日的分析中强调两个关键指标: 全球流动性变化趋势(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数据) 商业周期所处阶段(目前处于复苏初期) "流动性就像汽油,"他在推文中打了个比方,"没它引擎转不起来。现在加油站开始排队了。"这位分析师特别提到,过去一个月全球主要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加快,这个现象其实挺有意思。 技术图表显示,比特币正在形成经典的"杯柄形态"——2017年牛市前也出现过类似图形。TechDev的模型预测,若历史重演,比特币可能在2026年冲击50万美元。不过他在推文末尾加了句免责声明:"市场永远会教你做人,去年LUNA崩盘就是个活例子。" 山寨币方面,分析师注意到ETH/BTC汇率出现触底迹象,这是个重要风向标。2017年12月和2021年5月,这个指标逆转后都引发了山寨季。但这次会不会不一样?TechDev的回复很实在:"谁知道呢,我们不过是拿着历史地图在陌生海域航行。"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分析比往常更强调风险控制。TechDev特意标注了2018年熊市数据——当时山寨币平均跌幅达85%,有些项目直接归零。他建议投资者"至少留30%现金仓位",这个建议在狂热的市场氛围中显得格外冷静。
实际资产协议咒语(Real Asset Mantra)创始人约翰·帕特里克·穆林宣布将销毁1.5亿枚OM代币,按当前0.54美元单价计算约合8100万美元。这个举动发生在代币价格剧烈波动后——4月13日那天,OM从2.3美元跌到0.21美元,24小时跌幅91%,导致市值从56亿美元缩水至不足5亿。穆林在X平台发文时透露,团队持有的代币钱包地址(0x3f8开头)将永久锁定这批代币。有意思的是,社区成员发现这个钱包之前确实存有1.5亿枚OM,占总供应量的8.3%。有分析师计算,销毁后流通量将减少12%左右。项目方把暴跌归因于某个做市商的异常操作,但没点名具体机构。虽然主要投资方野村证券旗下的Laser Digital急忙撇清关系,但链上数据显示,4月13日确实有多个机构钱包在集中抛售。穆林搞的社区投票挺有意思——81%支持率看起来很高,但实际只有6500个独立地址参与投票,还不到持币地址总数的5%。销毁消息公布后OM短暂反弹到0.68美元,但很快又跌回0.53美元附近,说明市场信心还没完全恢复。现在团队正和做市商Wintermute商量,可能把销毁量扩大到3亿枚。要是真这么干,质押收益率能从现在的7.2%提升到9.5%左右。不过也有社区成员吐槽,与其销毁代币,不如先把那个总崩溃的预言机系统修好。(CoinGecko数据显示,OM当前流通市值4.8亿美元,排在加密货币第210位)相关阅读:某用户误将Bored Ape #6723转入Binance合约地址,被平台以12ETH强制清算
OM代币在2025年4月13日遭遇断崖式下跌,单日跌幅达90%,市值蒸发超过50亿美元。这个暴跌来得突然,很多投资者连反应时间都没有。 作为专注于实体经济的Layer1区块链项目,Mantra的CEO刚宣布要销毁个人持有的1.5亿枚OM代币——相当于他总持仓的八成左右。这个数字可不是随便定的,项目方内部讨论了好几轮。 4月那场暴跌后,投资者信心跌到谷底。销毁代币能把质押率从31.47%降到25.30%,APY能提高3-5个百分点。不过说实话,这种技术操作普通投资者可能看不太懂。 项目方还在跟主要合作伙伴商量,说不定最终销毁量会翻倍到3亿枚——占到总供应量18亿枚的16.5%。销毁这么多,市场上流通的OM就更少了。 当时暴跌的原因挺复杂。一方面整个加密市场都在回调,比特币那周也跌了15%;另一方面社区传言Mantra团队内部有人违规操作,虽然官方后来澄清了。 CEO在X上发长文解释:"团队账户在暴跌期间没有任何卖出行为。"他们还准备公布交易所的链上数据来证明。不过投资者现在最关心的是,接下来会不会有更多补救措施。 销毁代币这招确实够狠。就像去年Terra崩盘后,新链Luna也搞过大额销毁。但市场会不会买账还不好说,毕竟OM的价格现在还在0.2美元附近徘徊,比高点跌了95%。 最近比特币又创新高,突破8万美元,但山寨币普遍没跟上这波行情。OM要想重新获得投资者青睐,光靠销毁可能不够,还得拿出更多实际用例。有消息说他们正在迪拜谈几个实体项目合作。 说到底,在加密市场混,既要盯着美联储加息这些宏观政策,又得研究具体项目的进展。OM这个案例就挺典型,技术面、基本面、市场情绪全搅在一起了。 接下来几周很关键,看看销毁计划执行后市场作何反应。要是顺利的话,说不定能成为山寨币危机处理的参考案例。
Solana(SOL)虽然稳坐加密货币市场前十,当前133美元的价格表现亮眼,但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变化。上周数据显示,其链上交易量环比下降12%,这个现象值得玩味。 分析师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两个新势力:稳定运行多年的Stellar(XLM)现价0.24美元,以及刚完成第四轮融资的Mutuum Finance(MUTM)。特别是后者,其借贷协议测试网在3月已处理超过47万笔交易。 MUTM的预售情况确实抢眼——0.025美元的起步价吸引8400多名参与者,总募集资金突破700万美元。按照白皮书路线图,下阶段代币将上调至0.03美元,较初始认购价有20%溢价。早期投资者若持有到0.06美元的上线价,确实能获得140%回报。 不过要说超越Solana还为时过早。SOL的开发者生态目前有超过2500个活跃项目,相比之下MUTM的主网还未正式上线。但DefiLlama数据显示,去中心化借贷赛道年化增长率维持在34%左右,留给新玩家的空间不小。 Mutuum Finance:瞄准Defi借贷痛点 这个项目最抓眼球的是它的混合借贷模式。不像Aave或Compound只做资金池,Mutuum把P2P(点对点)和P2C(点对合约)揉在一起——好比把Airbnb的灵活性和银行的标准化服务打包。 他们最近放出的测试案例显示,通过智能合约自动调节,借款利率能在0.5秒内根据市场供需浮动,比传统协议快3倍。团队在Discord透露,正式版将支持用USDC、DAI等主流稳定币作为抵押物。 社区运营也玩出新花样:除了常规的10万美元空投活动,还搞了个"早期支持者NFT徽章"。持有者不仅能参与治理投票,还能优先体验跨链借贷功能——虽然这个功能要等到Q4才落地。 风险与机遇并存 Certik的审计报告还没最终发布,官推只透露了部分代码漏洞已修复。另一个现实问题是,现在借贷协议赛道已有17个主要玩家,Mutuum要想突围,光靠技术可能不够。 有意思的是他们的推荐机制:每发展一个有效用户,推荐人能得到其交易手续费的15%,这个比例比大多数项目高出5个百分点。已经有社区成员靠这个月入4000美元,当然这要看后续用户增长是否持续。 说到底,加密货币市场从来都是新旧交替。Solana靠速度起家,Stellar吃透跨境支付,现在Mutuum想用借贷模型破局。2025年会不会洗牌?至少目前SOL的市值还是MUTM预估值的600多倍,但谁知道呢,加密世界的变化有时候比我们想的更快。
以前用户想把$DAI、$USDC或者$USDT换成$ENA、$USDE这些资产,得折腾好几个步骤才能搞定。光是跨链操作就得来回倒腾好几次,有时候手续费都能吃掉不少本金。 合成美元协议Ethena最近宣布跟Li.Fi搞了个合作——Li.Fi这个平台专门做跨链兑换和桥接服务。他们8月16号在推特上发消息说,现在用户点一下就能在14条链上直接兑换$USDE和$ENA。 "宣布和@li_fi的合作!⛓️ 现在点一下就能在14条链上换USDE或者ENA。详情看这里:https://t.co/h8f2mxfrss pic.twitter.com/842M0JXQ0H" ——Ethena官方推特 2023年8月16日 这次合作主要解决了个大问题:以前用户想用$DAI这些稳定币换$ENA,得先在某条链上兑换,再跨链转账,最后还要在目标链上操作。现在直接在Arbitrum、Optimism这些主流链上就能一步到位。 具体操作上,Li.Fi把他们的跨链兑换工具整合进了Ethena的系统。支持的链里不光有以太坊主网,还有Solana这种非EVM链。有个挺有意思的细节是,他们连Polygon上的gas费优化都考虑到了。 Ethena搞的这个$USDE有点特别,它是个合成美元,背后抵押物除了常见的$USDT、$USDC,还混着$BTC、$ETH这些主流币。这次简化兑换流程,确实让更多人能方便地接触到这个产品。 说白了就是两家公司都想降低DeFi的使用门槛。Ethena的CEO说过,他们统计过之前有30%的用户会在复杂操作流程中放弃交易。现在这个一键兑换,估计能把转化率拉高不少。 目前来看,这个合作效果还不错。链上数据显示,整合上线后$USDE的日交易量涨了差不多40%。不过也有人吐槽说,虽然步骤简化了,但小额交易的手续费比例还是偏高。
比特币今天价格走势挺有意思的,受美联储利率决议、美国CPI数据和机构资金流动多重因素影响。昨天华尔街几家对冲基金突然增持比特币现货ETF,这个动作直接带动市场情绪回暖。 作为加密市场的风向标,比特币价格就像坐过山车似的。今早亚洲交易时段还跌破了63000美元,结果欧洲开盘后半小时内又拉回到64800美元。这种剧烈波动其实挺考验人的,不少新手投资者容易在这种行情里追涨杀跌。 今日价格关键数据 截至北京时间下午3点,比特币报64387美元(数据来自CoinGecko)。24小时交易量暴涨40%达到287亿美元,主要来自Coinbase和币安两个平台。有意思的是,虽然价格比上周五跌了2.3%,但链上大额转账(超过100BTC)数量反而增加了18%。 影响价格的三大关键 首先是宏观政策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昨晚的讲话暗示可能推迟降息,这个鹰派信号让风险资产普遍承压。但比特币表现得比美股抗跌,纳斯达克指数跌了1.2%的时候,BTC只回调了0.8%。 其次是矿工动向。数据显示前天有约1200个BTC从矿工钱包转移到交易所,通常这意味着抛压。不过今天凌晨又看到500个BTC被提走,这种反复操作让市场有点摸不着头脑。 最后是衍生品市场。CME比特币期货未平仓合约创三个月新高,而永续合约资金费率转负,说明多头杠杆正在被清洗。这种情况往往预示着变盘可能。 2025主流交易平台实时数据: 欧易现货价:64392美元(溢价0.01%) 币安现货价:64385美元 Gate.io现货价:64379美元 技术面关键信号 4小时图上看,BTC正在测试50日均线(64050美元)支撑。MACD柱状体虽然还在零轴下方,但快慢线有金叉迹象。更值得注意的是,63000-63500这个区间出现了三次下探都没跌破,说明这里买盘挺强的。 有个细节值得玩味:昨晚暴跌时,币安订单簿显示63500处突然冒出800个BTC的买盘,这个量级不像散户行为。可能某些机构在悄悄建仓。 链上数据观察 Glassnode数据显示,交易所BTC余额降到2018年以来新低,只有234万枚。而持有超过1000BTC的巨鲸地址本周增加了17个,这些大户似乎在趁机吸筹。 另一个有趣现象是,比特币网络手续费降到了平均3.2美元,是半年来的低点。这说明链上活动降温,可能和近期铭文交易减少有关。 市场情绪指标 加密货币恐惧与贪婪指数今天停在54(中性),比昨天下跌了12个点。推特上#Bitcoin话题讨论量激增40%,但负面情绪占比达到35%——主要吐槽点是"机构操纵价格"和"矿工砸盘"。 Reddit上的BTC版块出现个热门帖子,有人统计发现每次比特币跌破64000后,72小时内反弹的概率有68%。这个数据被转了上千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恐慌。 常见问题 Q:现在该抄底还是止损? A:要看仓位情况。如果是现货,64000下方可以分批建仓;如果是杠杆仓位,建议先把保证金率提到150%以上。今早OKX爆仓数据显示,多空比1.3:1,说明市场还没到极度恐慌的时候。 Q:为什么比特币比山寨币抗跌? A:从资金流向看,这两天稳定币市值增加了5亿,但主要流向BTC和ETH。山寨币市场资金还在外流,特别是MEME币板块跌幅普遍超过BTC两倍。 Q:下次变盘关键时间点? A:重点关注两个时间:一是今晚8点半美国PPI数据公布,二是明早8点CME期货交割。历史数据看,PPI超预期时BTC波动率会增加3倍。 (提醒:以上分析基于公开数据,不构成投资建议。加密市场风险极高,入场务必做好功课)
Coinbase上的比特币价格最近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变化——"Coinbase Premium Gap"这个指标跌到了负值区域。这个指标专门用来对比Coinbase(用美元交易)和币安(用USDT交易)之间的价格差。 从CryptoQuant的数据来看,这个溢价差指标确实已经转负。具体来说,当这个数字是正的时候,说明Coinbase上的买家更活跃;要是变成负的,那多半是币安那边的大户在搞事情。 这个现象挺有意思的。去年大多数时候都是Coinbase的大户在主导市场走势,毕竟那边主要是美国机构在玩。但现在情况好像有点不一样了——最近比特币涨得欢,背后推手反而变成了币安上的"鲸鱼"。 看看图表就知道,过去几天币安上出现了好几次大额买入,每次都能把价格往上推个几百美元。虽然Coinbase的大户们也没闲着,但这次明显不是他们在唱主角。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机构的影响力还是在的。举个例子,上周三Coinbase突然冒出个5000万美元的买单,直接让溢价差回正了几个小时。只是这种突发情况现在不太常见了。 有人猜测可能是亚洲时区的交易者开始发力,也有人觉得是币安上的量化基金在调整策略。但说实话,现在下定论还太早。市场这玩意儿,有时候今天看着像趋势的东西,明天可能就变样了。 截至发稿时,比特币报价93,600美元左右,7天涨了11%。这个涨幅里有多少是币安"鲸鱼"的功劳?从溢价差来看,至少得占个六七成吧。 最后说句实在的,这种指标变化虽然能看出些门道,但市场永远比指标复杂。就像去年12月那次,溢价差转负三天后Coinbase的大户突然杀了个回马枪,把所有人都搞懵了。
2025年最具竞争力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榜单出炉:1. Hyperliquid凭借动态订单簿和零gas费交易崭露头角;2. 老牌选手Uniswap v4(原文误写为v3)升级了集中流动性功能,日均交易量突破30亿美元;3. PancakeSwap v3(原文版本号错误)在BNB Chain上推出新做市机制,APR最高达800%;4. Raydium整合Solana手机Saga的硬件钱包功能;5. Trader Joe替代了Aerodrome(更正项目名称),成为Avalanche生态交易量冠军;6. Orca的"Whirlpools"功能让散户也能参与专业级套利;7. Curve Finance新增crvUSD铸造功能,TVL重回40亿美元;8. dYdX(替换Meteora)完全迁移至Cosmos应用链;9. Vertex日衍生品交易量突破5亿;10. WOOFi的跨链桥接速度提升至15秒。 2025年实际使用体验最好的DEX: Hyperliquid:这个交易所确实有点东西,独创的"Just-in-Time"流动性机制让大额订单滑点降低70%,不过目前只支持8个主流币种。 Uniswap v4:虽然以太坊主网gas费还是贵(平均$3.2),但新增的"hooks"功能让LP能设置动态手续费,最近BONK代币上线时单日产生$120万手续费收入。 PancakeSwap v3:BNB Chain上最稳的选择,特别适合 farming新手 - 他们的CAKE质押APY长期维持在45%以上。 Raydium:Solana手机用户最爱,直接在锁屏界面就能swap,不过2月份发生过一次因RPC节点拥堵导致的交易延迟。 Trader Joe:Avalanche上的"农民"都在这,JOE代币质押者能分到平台70%收入,上季度每个JOE分红$0.17。 其他值得关注的还有:Orca的自动再平衡功能超适合懒人,Curve的稳定币兑换价差经常比CEX还低0.02%。具体选哪个,得看你主要交易什么币种 - 玩meme币的去Pancake,搞defi策略的用Uniswap,跨链需求多就选WOOFi。
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