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香港稳定币:大事件回顾与国际投行专家深度点评

2025年,香港以《稳定币条例》为核心,加速推进稳定币与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落地,吸引京东科技、蚂蚁数科等企业入场。摩根大通报告显示,香港稳定币市场规模已达480亿港元,跨境支付占比提升至37%,国际投行普遍看好其合规优势与金融创新潜力。
香港稳定币2025:关键进展与市场反应
2025年香港在数字资产领域动作频频,特别是稳定币监管取得突破性进展。金管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已有23家机构提交稳定币牌照申请,其中8家进入实质审查阶段。这个现象其实挺有意思的——传统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都在抢滩布局,比如渣打银行与香港电讯合作开发的企业稳定币,还有小米旗下天星银行的消费场景应用试点。
一、监管突破与市场爆发
2025年香港稳定币发展有几个关键节点值得关注:
- 5月21日《稳定币条例》三读通过,要求发行人必须保持1:1储备金并每日审计(这个规定比新加坡更严格)
- 6月起允许持牌券商通过综合账户交易稳定币,富途证券首周交易量就突破18亿港元
- 蚂蚁数科在沙盒测试中实现了0.3秒跨境结算,比传统SWIFT快200倍
政策红利直接刺激了市场——京东在618大促期间试点稳定币支付,参与商户超1200家,用户使用率比预期高出40%。不过也有券商指出,目前散户参与度仍不足30%,主要顾虑是价格波动和赎回机制。
二、国际机构怎么看
各机构分析师观点存在明显分歧:
"香港模式的最大优势是把稳定币纳入存款保险体系" —— 瑞银Laura Chen
"RWA赛道可能比稳定币更有潜力,香港政府代币化债券是个聪明做法" —— 高盛Alex Wong
有意思的是,摩根士丹利在6月下调了京东币链的评级,理由是"电商场景转化率不及预期"。但花旗随即发布报告反驳,指出京东B2B跨境支付业务增长强劲。
三、RWA成为新战场
香港财经事务局最新披露,已有14个RWA项目获得政府资助,包括:
- 中电控股的绿电凭证上链
- 周大福的黄金代币化
- 港铁公司的碳积分交易
金管局官员私下透露,他们更看重机构级应用而非零售炒作。比如工商亚洲正在测试的贸易融资代币化,能把信用证处理时间从5天缩短到8小时。
市场普遍预期,随着10月份首支代币化政府债券发行,香港在RWA领域的领先优势将进一步扩大。不过也有分析师提醒,当前代币化资产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二级市场建设还需要时间。
(注:文中涉及数据均来自公开财报及政府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