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新监管草案视MEV为非法市场滥用!要求报告所有可疑交易

欧盟自2019年开始酝酿的加密资产市场法《MiCA》终于要落地了,预计今年7月正式生效。这会让欧盟成为全球首个拥有完整加密货币监管框架的地区。不过最近草案里有个条款吵得挺凶——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ESMA)直接把最大可提取价值(MEV)划进了非法市场操纵的范畴。
ESMA给MEV定性了
ESMA上周发布的第三份技术标准草案里说得明明白白:当矿工或者验证节点利用特权调整交易顺序搞抢先交易(front-running)时,这就是典型的市场操纵。比如去年以太坊上那个价值600万美元的MEV bot攻击事件,就是靠这个手法薅的羊毛。
ESMA最新发布的监管草案截图
按这个草案,欧盟境内的交易所、经纪商全得变成"举报人",但凡发现MEV就得打报告。但加密货币分析师Patrick Hansen直接在推特上吐槽:"Uniswap上每分钟发生几十起MEV,难道要交易所派人24小时盯盘?"
更狠的是草案第17条写着,欧盟监管机构可以联合美国SEC、英国FCA这些境外机构搞联合执法。去年12月美国CFTC就处罚过一家MEV套利公司,看来以后这类跨境抓捕要成常态。
律师们坐不住了
马耳他律师Jonathan Galea连夜写了15页反驳意见。他发现草案原文其实打了个埋伏——用的是"可能构成市场滥用"而不是"必然构成"。这老哥举了个例子:"就像套利交易也有合法和非法之分,MEV里的三明治攻击(sandwich attack)确实缺德,但那些单纯优化gas费的MEV凭啥背锅?"
他团队统计过,以太坊上约38%的MEV行为其实提高了网络效率。"要是全禁了,DeFi清算延迟可能从现在的平均3分钟暴涨到半小时,到时候倒霉的还是普通用户。"草案公示期到6月25日截止,据说已经有二十多家交易所准备联名抗议。
MEV水有多深?
简单说MEV就是"矿工特权",像去年10月那个轰动币圈的案例——某个矿池把用户买NFT的交易偷偷插队,自己先低价买入再高价卖给受害者,一单就赚了200ETH。但这事儿也有两面性,比如今年3月Aave平台出现大规模清算时,正是MEV机器人快速处理才避免了系统崩溃。
目前全球监管对MEV态度分裂得厉害:美国SEC去年起诉过MEV相关案件,但新加坡金管局却说这是"区块链特性"。现在欧盟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可别最后啃到蟹钳子崩了牙。
(草案全文下载链接:ESMA/2024/T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