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新手入门教程
用户
  • 文章
  • 用户

开启精彩搜索

首页> 资讯> 正文

牛市接力:比特币领航、山寨币冲刺的财富周期

加密市场的牛市,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接力赛。比特币总是那个冲在最前面的短跑选手,用强劲的爆发力拉开牛市序幕;而山寨币则像耐力十足的长跑健将,在赛程后半段逐渐加速,最终在终点线前完成漂亮的反超。这便是老玩家们口中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看似简单的节奏里,藏着加密市场最动人的财富故事。

0?wx_fmt=png&from=appmsg

一、牛市的“贫富密码”:谁在创造真金白银?

如果把加密市场的增长比作一块大蛋糕,过去两个周期里,山寨币都是切走最大块的那个。2015到2018年的疯狂牛市中,山寨币贡献了66%的总市值增长;2018到2021年的轮回里,它们依然拿下55%的份额。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小币种从几美分冲到几十美元的传奇,也是早期布局者资产翻百倍的狂欢。

但本轮周期有点不一样。截至目前,山寨币仅贡献了35%的市场增长,远远落后于历史同期。这背后的“隐形手”,正是监管的天平。长期以来,比特币就像个“乖孩子”——被明确定义为“商品”,顶着“数字黄金”的光环,在监管的阳光下茁壮成长。这种确定性,让它在本轮周期初期独领风骚,成为机构资金的“安全牌”。

而山寨币们则像群“野孩子”,游走在监管的灰色地带。SEC与CFTC的管辖权之争、“证券”还是“商品”的定性难题,让它们始终戴着“不确定性”的枷锁。直到最近,这把锁终于开始松动。

二、监管东风:山寨币的“成人礼”来了?

美国新政府正在给加密市场念“紧箍咒”——但这次是温柔的那种。特朗普总统签署的《天才法案》(GENIUS Act),给稳定币铺了条金光大道。想象一下,受监管的稳定币成为全球金融交易的“高速列车”,那些依托稳定币生态的山寨币,不就成了沿途最热闹的站点?

众议院通过的《清晰法案》(CLARITY Act)更像把“手术刀”,精准划清了数字商品与证券的界限。从此,山寨币们不用再猜“我是谁”,SEC和CFTC也不用再为“谁来管”吵架。这种确定性,对加密市场来说堪比“成人礼”——当市场知道规则在哪里,资金就敢往哪里冲。

风向变得有多快?看看市场的反应就知道。曾经只敢买比特币的机构,开始悄悄研究以太坊的质押收益;过去对山寨币避之不及的交易所,正在更新合规清单。监管的阳光,终于开始照进山寨币的世界。

三、以太坊领跑:非比特币市场的“发动机”

如果说监管是“东风”,那以太坊就是那个最会“借势”的选手。现实世界的资产正在像潮水般涌向这条公链:

2600亿美元的稳定币市场里,54%诞生在以太坊上;

73%的链上国债,选择以太坊作为“数字仓库”;

DAT(数字资产托管机构)正在疯狂囤积ETH,就像在储备过冬的粮食。

华尔街也终于看懂了这盘棋。以BTC计价的以太坊价格,自2025年4月触底后已暴涨103%。这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它意味着资金正在用脚投票,从“比特币独大”转向“多币共生”。

更刺激的还在后面:Robinhood用Arbitrum搞股票代币化,要让股票交易像发消息一样简单;美国银行、摩根大通们在偷偷研发自己的稳定币,想在数字支付领域分杯羹;贝莱德的BUIDL基金揣着23亿美元的代币化国债,Figure处理的区块链原生RWA(现实世界资产)交易已超500亿美元……

这些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一场“链上迁移”的大合唱。当股票、债券、房产都变成链上的代币,那些支撑这些生态的山寨币(尤其是公链代币、DeFi代币),不就成了这场迁移的“基础设施股”?

尾声:牛市的下半场,该换赛道了?

历史总是押韵的,但不会简单重复。过去的牛市里,山寨币靠的是“故事+资金”;未来的牛市里,它们拼的可能是“合规+应用”。监管的破冰、资产的链上化、机构的入场,正在给非比特币市场按下“加速键”。

那些还在纠结“比特币涨够了没”的人,或许该抬头看看——接力棒已经在空中,就等山寨币们稳稳接住。毕竟,牛市的真正狂欢,往往始于大多数人还在犹豫的时候。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理性看待加密货币投资,切勿盲目跟风。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同时本站内容仅代表我们个人的观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THE END

相关推荐

风险提示

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

----银保监会等五部门

热门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