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小当家
2025-06-19 16:57:01
三年前,DeFi如同野火般席卷区块链世界,泡沫论与革命说的争论从未停歇。如今市场冷却,那些曾经日活百万的协议还剩多少真实用户?本文将从真实数据、开发者迁移、协议收入三个维度,带你穿透市场噪音,看看这个被称作"金融乐高"的领域究竟还剩多少泡沫——以及哪些项目正在寒冬里悄悄筑起护城河。
2020年9月,我亲眼见证某借贷协议上线当天锁仓量突破10亿美元,创始团队在Discord里疯狂刷屏庆祝。如今这个协议的TVL(总锁仓量)只剩1.2亿,但有意思的是——每日活跃借款人数反而比巅峰时期多了30%。这揭示了一个残酷事实:当初80%的锁仓量可能都是泡沫,但剩下20%的用户在用真金白银投票。
Glassnode数据显示,当前DeFi整体TVL约400亿美元,较2021年峰值缩水78%。但若剔除重复计算和虚假流动性,真实规模可能在120-150亿美元区间。这相当于把摩根大通零售银行业务塞进了智能合约,说实话,对于诞生仅五年的新物种来说不算难看。
去年参加ETH Denver时,我注意到个有趣现象:至少三支原属Terra生态的团队,正在给他们的DeFi协议做"无痛移植"。其中一位CTO的原话是:"代码逻辑根本不用改,换个链部署就行,用户在乎的是收益又不是品牌忠诚度"。
根据Electric Capital开发者报告,2023年DeFi领域每月活跃开发者仍维持在5000人以上,较2022年仅下降15%。相比之下,NFT项目开发者流失率达42%。那些喊着"DeFi已死"的人可能没注意到:在GitHub提交记录里,AAVE和Compound的代码更新频率反而比牛市期间更高。
还记得2021年那些动辄百万美元的天价Gas费吗?当时很多人认为DeFi协议收入注水严重。如今以太坊转为POS机制,交易成本降低90%,反而让我们看清了真实需求:
我跟踪过某个小型衍生品协议,发现其收入在熊市反而增长——因为他们砍掉了所有激励计划,现在每笔交易都来自真实对冲需求。这就像退潮后终于看清谁在裸泳,只不过有些泳者其实穿着潜水服。
三年前在里斯本峰会上,有个VC对我说:"DeFi估值逻辑和互联网泡沫一模一样"。现在想来,这句话对了一半——泡沫确实存在,但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留下了Google和亚马逊,而本轮DeFi洗牌也可能筛出几个真正改变金融架构的项目。
最近半年,我看到:
或许我们应该换个问法:当华尔街开始批量复制DeFi模式,这到底意味着泡沫破灭,还是范式转移的前奏?就像2001年没人会问"互联网泡沫还在吗",他们只关心"哪些网站还能打开"。
上个月我在MakerDAO治理论坛看到个提案,建议把DAI的稳定费从3%降到1.5%。底下有个用户评论很精辟:"三年前我们支付20%APY吸引投机者,现在争论1.5%的差价服务真实用户,这就是进步"。或许这就是答案:泡沫总会破裂,但那些解决真实问题的协议,终将在废墟上长出新的生态。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同时本站内容仅代表我们个人的观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狗狗币近期表现抢眼,随着市场整体回暖,DOGE价格突破0.25美元。机构增持、ETF预期以及宏观政策利好共同推动涨势,技术指标显示仍有上行空间。市场关注其能否挑战0.4美元关口,但需注意短期波动风险。
阿里巴巴通义千问推出Qwen3-Next新一代模型,性能更智能、运行更经济。800亿参数架构创新,训练成本降低90%,推理效率提升显著,特别擅长处理超长文本。开源多版本适配不同场景,助力科研与产业应用发展。
BTC突破11.5万美元,ETH站上4450美元,SOL持续看涨,Bitget七周年BGB或有行情。关注9月18日美联储会议对市场影响,把握主流币种走势。
比特币突破116000美元关口,以太坊站稳4500美元上方,市场呈现强劲多头趋势。随着降息预期升温,加密市场迎来普涨行情,SOL、DOGE等山寨币表现活跃,技术面显示短期或有回调但中长期仍看涨。
CPI数据引发币圈热议,BTC缩量上涨暗藏主力动向,ETH突破4500美元关键位。市场分歧中,机构现货溢价显示真实买盘,散户需警惕主力反杀套路,关注核心指标而非短期噪音。
BNB突破908 SOL稳守216 XRP鲸鱼砸盘逆势上涨 DOGE获机构增持 meme币预售火爆。市场行情活跃,BNB冲击1000关口,SOL链上数据亮眼,XRP支撑强劲,DOGE获公司大额购入,meme币LILPEPE预售接近售罄。各币种走势分化,投资者可关注关键点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