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新手入门教程
用户
  • 文章
  • 用户

开启精彩搜索

首页> 资讯> 正文

华盛顿金融博弈:加密新势力与华尔街老牌巨头的"规则争夺战"

华盛顿的金融圈,最近正上演一场没有硝烟的“内战”——一边是势头正猛的加密货币公司,一边是根深蒂固的银行与华尔街巨头,双方围绕共和党推动的数字资产新规,从国会山吵到监管机构,甚至把白宫也卷了进来。

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加密行业先下一城,拿下了稳定币监管的立法突破;现在共和党要推更大规模的加密法案,华尔街终于按捺不住,直接喊话“别改太快,会出乱子”。这场博弈,本质上是“新势力抢地盘”与“老玩家守江山”的较量,8月国会休会结束后,矛盾还会更激烈。

0?wx_fmt=png&from=appmsg

一、战火缘起:加密行业“乘胜追击”,华尔街“急刹车”

故事的起点,是加密行业在华盛顿的“逆袭”。

过去几年,加密公司砸了数亿美元游说,终于在特朗普政府手里拿到了“入场券”——今年7月,国会通过并签署了《天才法案》,给稳定币(和美元挂钩的加密货币)定下了监管规则,这是加密行业第一次拿到明确的联邦立法支持。

但这只是开始。现在共和党要趁热打铁,推进第二项更大的加密法案,目标是给整个加密市场定规则、促发展。这下,华尔街和银行们坐不住了,直接跳出来“踩刹车”,理由很直接:

怕存款流失:银行尤其担心,要是加密产品监管太松,客户会把钱从银行取出来,转去买能赚收益的加密资产(比如稳定币理财),小型社区银行的压力最大;

怕颠覆业务:华尔街巨头觉得,有些加密改革会打乱现有的金融秩序——比如后面要说到的“股票代币化”,可能会抢了传统券商的生意;

怕风险失控:他们嘴上喊着“保护金融稳定”,实则担心加密行业的快速扩张,会分流自己的资源和话语权。

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共和党议员戴维森的话说:“这就是场持续多年的地盘争夺战,以前是加密行业求监管明确,现在反过来,轮到传统金融怕了。”

二、战场不止国会山:从银行牌照到客户数据,处处是交锋

这场“内战”远不止在国会辩论那么简单,还渗透到了金融政策的“隐蔽角落”,双方各有攻防。

1.银行牌照之争:加密公司想“正名”,银行想“堵门”

加密公司一直想拿到“国家银行牌照”——有了这个牌照,就能名正言顺地开展业务,不用再受各州监管的“碎片化”折腾。但银行集团偏偏不让:他们通过游说,试图阻止监管机构给加密公司发牌照,理由是“加密风险高,会连累整个银行体系”。

对加密公司来说,牌照是“身份象征”;对银行来说,这是“防止竞争对手进门”的防线,谁都不让步。

2.客户数据之争:加密公司“保便利”,银行“想收费”

还有个更实际的矛盾:拜登时代有个“开放银行”规则,禁止银行对客户数据访问收费——比如你用加密APP绑定银行卡转账,银行不能额外收钱。这对加密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来说,是“降低用户门槛”的关键;但银行早就想取消这个禁令,毕竟数据访问是块“肥肉”。

特朗普政府原本想帮银行废除这个规则,结果加密公司高管直接找白宫游说,还联合了金融科技公司一起施压。最后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改了主意,不废除了,改成“重新考虑”——等于加密公司暂时保住了“便利通道”,银行的算盘落了空。

3.股票代币化之争:加密想“革新”,华尔街想“管起来”

这是接下来的重头戏。加密行业提议搞“美国股票代币化”——简单说,就是把苹果、特斯拉这些股票,变成和比特币、以太坊一样的区块链代币,这样交易更快、成本更低,还能全球流通。

但华尔街立刻反对: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SIFMA)、巨头Citadel Securities都喊话SEC(美国证监会),要求“代币化股票必须跟传统股票一个规则”。他们怕的是,一旦加密玩法渗透到股票市场,自己的传统交易业务会被抢,更怕监管跟不上带来的风险。

而这场争论,很快会被塞进国会即将审议的“市场结构法案”里——参议院共和党已经放话,今年秋天要通过这个法案,到时候又是一场恶战。

0?wx_fmt=png&from=appmsg

三、关键人物与立场:有人硬刚,有人想“和稀泥”

这场博弈里,几方的态度特别鲜明,甚至能看到“阵营内部分化”。

1.加密行业:“法案已定,别回头”

加密公司的态度很坚决:《天才法案》已经是定好的法律,是国会辩论后妥协的结果,现在银行想改,就是“开倒车”。

区块链协会(加密行业的核心游说组织)CEO梅辛格直接表态:“这事早就尘埃落定了,我们不应该再回头重新讨论。”毕竟,他们好不容易拿到立法突破,绝不可能轻易让步。

2.银行:小银行“硬刚”,大银行“软施压”

银行内部的态度不太一样:

小银行喊“救命”:德克萨斯州独立银行家协会主席威利斯顿说得很直白:“《天才法案》对我们的存款是根本威胁”,还吐槽这是“2008年后15年监管负担之外的第一千零一次打击”——小银行客户少、资金薄,最怕客户把钱转去加密市场;

大银行“讲体面”:代表大银行的“银行政策研究所”,没直接说“反对加密”,而是说“想和加密行业合作定规则”,副总裁帕里登还打了个“信任牌”:“这不是银行与加密的较量,而是要保护消费者和金融体系的信任,不然美国竞争力会受损。”——听起来温和,实则是想把规则的“制定权”抓在手里。

3.政客与监管:共和党“偏加密”,但也怕“出乱子”

共和党整体是“挺加密”的:一来加密行业在选举中捐了不少钱,二来特朗普本人重视加密(家族还投了加密企业);但他们也不敢完全得罪银行——毕竟银行是共和党的传统“金主”,之前放松金融监管的议程,全靠银行支持。

就像议员戴维森说的:“银行仍然受尊重,我们也和他们合作过撤销监管,但坦率说,银行已经享受了很多保护,现在该给加密一个公平的机会了。”

四、战局走向:加密势头猛,但华尔街“根基未动”

现在看,加密行业确实在华盛顿“崛起”了:有立法突破,能影响白宫决策,甚至能和银行“掰手腕”;但华尔街和银行的影响力,也没那么容易被撼动——大银行CEO还能进椭圆形办公室谈政策,传统金融的“信任护城河”(比如客户习惯、监管资源)还在。

接下来的关键节点,就是8月国会休会结束后:

共和党会不会顶住银行的压力,推进更大的加密法案?

SEC对“股票代币化”会定什么规则?

银行能不能如愿修改《天才法案》的部分条款?

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地盘争夺战”都标志着:华盛顿的金融游说逻辑,已经从“传统金融一家独大”,变成了“加密与传统博弈”——新势力想打破旧秩序,老玩家想守住既得利益,而最终的规则,会决定未来十年美国金融市场的格局。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理性看待加密货币投资,切勿盲目跟风。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同时本站内容仅代表我们个人的观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THE END

相关推荐

风险提示

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

----银保监会等五部门

热门百科